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县域经济 >数字农业

逐新提质 技术赋能丨产粮大县的“智慧密码” 水肥一体化节水节肥助增收

2024

/ 08/02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手机查看

  编者按: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绿色兴农,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绿色农业科技创新。为响应全省粮油绿色高产高效行动,努力探索推广水肥一体化、蓄水保墒等技术应用成效,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带来的机遇,大众网·海报新闻联合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特别推出《逐新提质 技术赋能》水肥一体化技术助力齐鲁乡村振兴系列报道,宣传展示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营造节水增粮良好舆论氛围。

  海报新闻记者 林振华 王海霖 淄博报道

  7月31日,中伏烈日如下火,高温蒸大地,却也是田间玉米拔节长个儿最快的时候。在江北第一个吨粮县、素有“鲁中粮仓”之美誉的桓台县,铺设在玉米地里行间的一根根黑色滴灌带,将滴滴清水或水肥缓缓输入送到玉米根下,这种精准滴灌技术,在当地30多万亩玉米地里,正在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近年来,桓台县立足农业强县建设,着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灌溉用水效率,不断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让农民们从“会种田”向“慧种田”转变,把数十万亩土地变为了增收有保障的稳产、高产田。

  玉米密植精准调控 浅埋滴灌节水肥助增产

  启润农业专业合作社位于桓台县西北的马桥镇东圈村。去年,这家合作社开始应用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流转的1500余亩粮田平均产量达880公斤,其中的迪卡9256攻关地块经中化先正达组织专家实打验收,亩产1052公斤,妥妥的吨粮田。

  “我们是从2023年玉米季开始使用水肥一体化,用了之后发现好处不少,省水、省电、省人工、省体力。”合作社负责人孙城掰着四根手指告诉记者,“关键是增产增收,咱们忙活来忙活去不就图这个吗?”

  记者现场看到,一根根黑色软管从横卧田间的粗状白色管道延伸而出,顺着玉米垄伸向田间深处半埋于土中——这种浅埋滴灌被孙城认为是解决夏种浇地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单从流量上就可以明显感觉到。”据孙城介绍,以往都是用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浇地,现在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采用的耐特菲姆压力补偿式滴灌,头部和尾部滴水量能保持一致,支管道的每个滴头间隔30公分,流量每小时仅有0.35升,省水省肥效果显著提升,可让玉米“细酌慢饮”,灌溉效果好很多。

  桓台县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王锡久说起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来如数家珍,据他介绍,玉米采用0.8米和0.4米的大小行播种,播种机加装滴灌带铺设装置,播种时随播种机铺设滴灌带。在玉米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和灌浆期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浇水施肥4次,大大提高水肥利用率。

  “滴灌带铺设跟播种是一套活儿下来的,可以一年两季使用。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投资额每亩在200多元,当年节省的水、肥费用就能回本了。”孙城这笔账算的很清楚。

  数据赋能智慧管控 技术服务筑牢鲁中粮仓

  桓台MAP中化现代农业项目规划占地3.5万平方米,在项目周边流转耕地3000亩,建设大田水肥一体化智能设备,开展智能遥感、精准气象等场景应用。

  “说到农业新质生产力,水肥一体化就是一个挺好的实例。”中化农业桓台服务中心负责人李亮介绍,桓台县中化先正达MAP农场水肥一体化系统采用叠片自动反冲洗过滤器过滤,确保田间支管和出口装置不堵塞,延长使用时间,灌溉精度达90%以上,能够确保作物长势均衡,提高粮食田间整齐度,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将肥料溶解后,只需要打开手机客户端,设置好灌溉单元与灌溉时长就可以,比起传统的灌溉方式,更加智能、精确、高效。”中化现代农业运营经理郭琦璠向记者现场演示了桓台县数字农业智慧平台。根据智慧农业平台提供的实时数据,先正达Map农场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浇水、除草、施肥、杀虫,使粮食优质高产更有底气。

  作为桓台县数字农业农村智慧平台项目运营方,中化现代农业(桓台)技术服务中心,为桓台农业企业和种植者们开发提供了专属定制的“新农具”,可实现农户在种植过程对作物的精准化管理,形成覆盖全县、统筹利用、统一对接的信息服务平台和数据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

  大豆玉米复合种植 水肥滴灌刷新高产记录

  在桓台县东北部索镇睦和村,映入记者眼帘的是大片的作物复合种植示范田。这里同样采用耐特菲姆压力补偿式滴灌带。如果说东圈村的滴灌带显得整齐划一,这里的滴灌带就富于韵律感。

  桓台县瑞丰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胡治勇告诉记者,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选用6:4(大豆6行,玉米4行)种植模式,整个播种带宽4.65米,其中大豆播种带宽1.65米,玉米播种带宽1.6米,大豆播种带和玉米播种带间隔0.7米。合作社去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600亩,其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面积200亩,全部应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产量较上年大幅提高。

  2023年10月11日,农业农村部组织有关专家对桓台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百亩示范方进行了实打验收,大豆亩产173.40公斤,刷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豆高产记录,玉米亩产也达到618.92公斤。

  据王锡久介绍,桓台县从2023年开始,以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整县制推进示范县项目实施为契机,示范推广以滴灌为重点的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提高了水肥利用效率。按每年每亩粮食作物浇灌流水计算,可节约用水120方,减少肥料投入20%以上,有效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从靠天种地到靠科技种地,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引领农业由“量”的积累转向“质”的突破,离不开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桓台新农人的水肥一体化实践,成为齐鲁乡村振兴新画卷的一抹亮丽色彩。

初审编辑:李燕玲

责任编辑:杜郑敏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