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品牌强农

山东费县“土特产”的蝶变之路

2024

/ 04/03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手机查看

  土特产连着农业农村产业发展,系着群众的腰包,映照着广阔的消费市场。近年来,山东费县着力做足“土”文章,叫响“特”品牌,延长“产”链条,“土特产”已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的致富产业、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

  立足乡村禀赋,在“特”上寻突破

  走进胡阳镇现代农业产业园,鳞次栉比的初春大棚里处处洋溢着西红柿的味道,恍惚感觉到走进了西红柿的海洋。东蒙镇万亩山楂园,近年来,培育引进山楂新品种6个,有甜中带酸爽口清香,宜生食的黄如意、风味俱佳,红彤彤的山里红。

  “土特产”上新,资源禀赋是首要基础。胡阳镇作为“胡阳西红柿”地理标志,地处费县县城东北部12公里处,土地肥沃,多为潮土类或沙壤土,有机质含量高,空气清洁,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种植西红柿的适宜之地,在此资源基础上,依托育种、栽培等农业推广多环节技术赋能,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全国乡村特色名品”。

  无独有偶,东蒙镇红山前万亩山楂园产区,通过加快引导果农优化品种结构、栽培模式和商品化处理水平等,每到收获季节,各种山楂肉质韧实、酸甜可口、风味各异等特征,是近几年新优品种的需求特点,也是品种结构迭代升级的方向。

  科技和绿色加持,在“产”上下功夫

  突出地域特点,体现费县风情。费县立足特色资源和产业特点,积极与各科研院所合作对接,依托“五化三环”循环运行体系,以技术规范推广、科技成果转化等方式,构建“互联网+”智慧农业,实施“四情”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害虫主动诱杀等智能设备,追求智慧绿色模式,在品质上实现“独一份”。

  2015年,费县山楂被评为中国山楂产业第一品牌。近两年,费县山楂的身价翻了数倍,以前不值钱的“酸果果”,历经品质化提升、品牌化推广的锤炼,现在的收购价已达到8-25元一斤。比如大棉球被誉为沂蒙大山楂,色泽红,具蜡光,肉质细密,农药零残留,品质上乘。“我们费县山楂的名气越来越大了,去年我们家就挣了5万多元。”说起山楂,今年56岁的村民刘子华满脸笑容。

  “夏果冬种”“棚陆结合”“绿色有机”……蓬勃发展的设施农业,让费县土特产实现了错季生产、周年供应,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8.5%以上,费县多元化特产供给体系加速构建。

  补链条、树品牌,在“土”上做文章

  “酒香也怕巷子深”。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离不开品牌强农。2024年春节前后,家喻户晓的费县西红柿凭借优秀品质和品牌力量再度翻红,电商平台搜索频次和下单量成倍增长,折射出特色农产品背后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强大的内需动力。

  胡阳镇金阳合作社依托美团生鲜、顺丰优选、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产销对接平台等电商销售平台开展蔬菜配送业务,发展线上高端客户群体,种植的“釜山88”原味番茄经过分拣包装后,以每公斤40元的价格销售,盛果期日销售量10吨,日销售额达40万元。

  建成产业、形成集群,补齐冷链物流等短板,助力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目前,全县建成乡镇级电商服务站13个、村级服务点106个,电商服务行政村覆盖率72%,帮助1.3万农户销售红薯、板栗等土特产10.27万吨,累计带动农民收入3亿元以上。

  “土特产这篇文章,关键是用新的视角来审视费县的乡村资源禀赋。”费县农业农村局长、乡村振兴局局长续利民谈到,“一方面,要摸清市场情况,科学规划特色产业品种规模,在产销对接上给予相应扶持;另一方面,农产品上行迫切要求标准化,要围绕育种、生产、分级加工以及包装设计等全产业链各环节进行多维度升级,让更多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初审编辑:李燕玲

责任编辑:王海霖

相关推荐 换一换